欢迎访问 三农新闻在线!

当前所在: 网站首页> 民生关注>正文

切实抓好晚稻穗期病虫监控工作

时间:2025-09-30 作者:佚名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当前我区晚稻多处于孕穗到抽穗期,早插田块已经开始扬花灌浆。晚稻前中期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同比稍轻。下一阶段,随着台风、强降雨、寒露风等不利天气影响,水稻抗逆性下降,病虫害发生将会加重。特别近期受台风“桦加沙”影响,我区局部地区有大风、强降雨天气过程,有利于水稻细菌性病害发生流行和“两迁”害虫迁入,台风后高湿天气还利于水稻真菌性病害发生流行,各地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警惕,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防控,确保晚稻生产安全。

  一、病虫发生动态

  (一)稻飞虱。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同比稍轻。

  测灯监测。9月上中旬稻飞虱灯下诱虫量同比偏少,统计资源等41个县(市、区)9月1日至20日共诱虫34350头,同比减少63.08%;褐飞虱比例同比偏低为75.47%,上年为84.33%。

  田间发生动态。桂东北、桂南局部田块发生相对较重,百丛虫口密度一般93~876头,局部高的1080~2950头,个别田块达10500头(合浦)、6160头(灵川)、4000头(容县)、3500头(玉州)。

  (二)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同比稍重。据近期各地调查,田间亩蛾量一般40~410头,高的750~1560头,个别田块13500头(钦南)、7200头(右江)、3470头(全州)、2866头(博白)、2445头(德保);百丛幼虫量一般5~47头,局部高的63~185头,桂南个别田块达258头(钦北)。

  (三)二化螟。发生程度为中等,同比稍重,桂东北、桂中局部稻区发生较重,田间亩幼虫密度一般34~400头,高的800~2460头,个别田块达12600头(灵川)、3600头(灌阳)。

  (四)水稻纹枯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同比偏轻,全区皆有发生,桂南稻区发生相对较重。田间病丛率一般8.5%~33.0%,高的41.2%~71.0%,桂南个别田块89.0%~96.0%;病株率一般5.3%~18.8%,桂南个别田块达61.5%~72.5%。

  (五)稻瘟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同比偏轻,桂东南、桂西南个别田块发生较重。叶瘟在晚稻田块有不同程度发生,病叶率一般0.01%~3.2%,高的5.3%~16.0%,桂西个别田块达56.3%(靖西);穗瘟病穗率一般0.01%~3.0%,个别田块达9.2%(平南)、10.3%(凌云)、10.4%(柳江)。

  (六)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程度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同比偏重,主要在桂西南、桂中、桂东南、桂南沿海局部稻区发生。病叶率一般3%~12.6%,高的15%~48%,个别田块达54.3%~100%。

  此外,水稻白叶枯病、稻曲病、水稻胡麻叶斑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粉虱、三化螟、水稻跗线螨、粘虫、鼠害等有害生物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二、穗期病虫防控意见

  (一)高度重视,持续抓实监测工作。各地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务必坚持田间调查,严格执行“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灾害实时上报”工作制度,密切掌握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粉虱、稻瘟病、稻曲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科学指导防治。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防治工作。各地植保部门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实况,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控,抓住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和关键环节,精准推进防控工作。晚稻穗期重点抓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钻蛀性螟虫、稻粉虱监测防治以及穗颈瘟、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预防工作。在突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流行前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并提供技术方案,做好宣传培训,指导应急防治工作。

  (三)迅速行动,做好台风过后水稻病虫防治指导。台风暴雨将导致水稻叶片损伤,利于细菌性病害侵染流行,同时,水稻“两迁”害虫也可随降雨大量迁入,在局部地区扩散为害。各地植保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水稻监测调查工作,做好台风前病害预防及台风后应急防治指导,指导种植主体利用下雨间隙抢晴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四)守牢防线,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国庆长假期间要落实专人值班,充分利用已有的病虫监测设备,确保重大病虫监测到位,预警及时,防控措施可行,还要及时处置网络、电话报告的病虫发生信息和防治技术咨询。既要做好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病虫的监测预报,还要做好当地主要经济作物(尤其是水果)病虫防控指导。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zhyyjgl/t2600971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网招聘| 三农项目简介|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新闻在线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三农新闻在线 snxwzx.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19690号-99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